印象中的利物浦,略帶靦腆地躺在愛爾蘭海東岸,其咸濕海風中蘊涵著無限微化的驚喜以及跳躍性的靈感。在并不遙遠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beatles(甲殼蟲)樂隊與八十年代馳騁歐洲的利物浦足球為這座老牌的工業(yè)化城市增加了厚實的生活底蘊,發(fā)生在草莓上地的故事甚至成為了一個屬于全世界的神話,霎時間其濃重的口音成為了性格的象征,其忽略小節(jié)的工裝風格化作了激情的符號,那個歷程可以稱作利物浦的時代。 The Coral是由來自利物浦周邊一個海濱小鎮(zhèn)同是鄰居的六個不滿二十二歲的年輕人所組成,分別是歌手兼吉他手James Skelly,吉他手Bill Ryder-Jones,吉他手Lee Southball,低音吉他手Paul Duffy,鍵盤手Nick Power和主唱的兄弟鼓手Ian Skelly,而令我甚感興趣的是挖掘這支團體的是本人相當喜歡的Pale Fountains樂團的分支團體Shack的鼓手Nan Wills。樂隊在2001年時推出大熱單曲Shadow Fall時,NME雜志便已經(jīng)迫不及待給他們扣上了最佳樂隊的頭銜,而在各類報章關于他們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關鍵詞語則是“Liverpool新希望”、“新Doors”,還有象Love甚至是Syd Barrett等Psycho-pop的經(jīng)典名字。次年7月底,樂隊的首張同名專輯終告出爐。 從02年的同名專輯起,他們以每年一張專輯的速度在樂壇打拼著。 02年的同名專輯、03年的、04年的,以及今年剛發(fā)行不久的。 對于the coral的特性幾乎是很難用三言兩語就概括得了的。 在保持著傳統(tǒng)brtipop的粗糙感之余,他們的音樂呈現(xiàn)的更是一種軟性成分,帶著利物浦港口的潮濕,所有的器樂包括主唱的唱腔像一只身段柔軟的水妖般靈動,歌曲的旋律充滿了神秘的中東色彩。 如果可以用ph值來測量the coral的音樂,他們則呈現(xiàn)的是一種怡人的弱酸性,那個可以讓人們的肌膚感受到最舒適的刻度。 如果你聽了the coral的音樂,你一定還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卻又描述不清,他們?nèi)缤笕蹱t般混合著太多的成分,在里邊我們可以聽到60、70年代的迷幻、the stone roses青蔥的吉他、super furry animals般的偏門…… 然而讓我本能的聯(lián)想到的還是那個和他們同樣喜歡在鼓點和氛圍上做文章的樂隊the beta band,每一首曲子的鼓擊都是那樣賦有規(guī)律、清晰的被感知,充滿了幽暗、潮濕、略顯詭異的氛圍,我想如果我在聆聽幾張triphop專輯后再去聆聽the coral,我會有他們的鼓擊是電子聲效般的錯覺。 而the coral也同the beta band一樣秉承了triphop樂的肌理,是在英倫樂隊中少見的氛圍高手。
日期:20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