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Dead Can Dance

Dead Can Dance

藝 人:Dead Can Dance
名 稱: 逝者善舞
所屬區(qū)域:歐美

9548
粉絲
8
歌曲
1
專輯

Dead Can Dance是英國獨立唱片公司4AD旗下最具影響力的樂隊之一,其核心成員是Brendan Perry(男主音,吉他手,多樣器樂演奏家)和Lisa Gerrard(女主音,揚琴手,多樣器樂演奏家)。 風 格:Alternative 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 Dream Pop(夢幻流行) Ethnic Fusion(Ethnic Fusion) (Shoegazing) 組建時間: 1981年 國 籍:澳大利亞 Dead Can Dance的兩位成員Brendan Perry和Lisa Gerrard都是愛爾蘭後裔,1980年他們在澳洲墨爾本相遇後,共同開發(fā)并分享著彼此對音樂、文學和視覺藝術的熱愛,第一首作品"Fast Forward"被澳洲的一家小公司收錄在一張圣誕節(jié)合輯里,算是D.C.D.初試啼聲的佳作。1982年,D.C.D.前往倫敦,尋求澳洲市場外的成功機會,經(jīng)過一年的摸索,終于被4AD相中簽約,在隔年3月為他們出版首張同名專輯,紀錄D.C.D.成軍4年間的心血創(chuàng)作。 大事記 1984年底4AD計畫發(fā)行This Mortal Coil第一張合輯,D.C.D.有兩首作品入選,分別是"Dream Made Flesh"和"Waves Become Wings",緊接著他們以個人名義推出的另兩首新曲"It'll End In Tears"和"Garden Of The Delights"也迅速的問市,其中在單曲內(nèi)頁里發(fā)表了Brendan Perry的繪畫作品,是D.C.D.多面向才華的一次成功表現(xiàn)。 1985年D.C.D.第二張大碟"Spleen And Ideal"出版,在英國獨立排行榜上一路攀升到第2名,86年年初,因為廣大樂迷的催促,D.C.D.排出量少質(zhì)精的演唱會場次,與聽眾直接溝通,同年并藉 4AD合輯"Lonely Is An Eyesore"發(fā)表兩首新作"Frontier"和"TheProtagonist"。 在1987年發(fā)表第3張專輯"The Realm Of A Dying"後,D.C.D.搬入英國政府配給的國宅中,過著近乎是城市隱士的生活,為下一張專輯"The Steppents Egg" 撰寫詞曲,并運用自己的錄音器材錄制完成整張專輯,期間幾乎沒有和外界有任何往來,使樂迷對他們的神秘更為敬畏。就當全世界都以為D.C.D.已經(jīng)決心脫離塵世時,他們卻又走出來和大眾媒體見面,不但為西班牙名導Augustin Villaronga的坎城開幕片"Moon Child"做配樂,女主唱Lisa Gerrard還在電影中稱職的出飾一角,使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90年代起,D.C.D.這個有10年歷史的老牌樂團活動更加頻繁,第5張專輯"Aion",真誠表達出D.C.D.一向根本溯源的立場,作品里透露了自中古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音樂和美學觀念的影響。肇始於89年和電影媒體愉快的合作經(jīng)驗,91年Lisa更積極的拓寬藝術領域,她承諾為Temeno制作的希臘名劇「伊底帕斯王」譜寫配樂,并且參與多次藝術季活動,得到英國劇評們的認同。 1992年,美國唱片界紛紛向D.C.D.招手,於是4AD整理出所有錄音作品中的精華,加入兩支口味清淡的新曲"Bird"和"Spirit",在新大陸發(fā)行了題名為"A Passage InTime"的精選輯,向美國對D.C.D.樂風不熟悉的聽者投石問路,吸引了大批包容力較強的消費者,其中包括許多學術、文化界的人士,也為D.C.D.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合作關系,例如美國制片Mark Magidson和導演Ron Frilke在開拍新片"Baraka"時就選上D.C.D.的舊作"The Steppents Egg"做主題曲,另外法國音 樂家Hector Zazou制作紀念魔鬼詩人韓波逝世一百周年的概念專輯時,也慕名邀請D.C.D.撰寫兩首作品,在這張經(jīng)典專輯里跨刀的藝人還有John Cale,David Sylvian,Bill Laswell和坂本龍一等人。 1993年,D.C.D.最暢銷的專輯"Into The Labyrith"出世,這是他們在4AD旗下發(fā)行的第6張專輯,錄音和制作的過程全都是在Brendan隱居的愛爾蘭修道院里完成。Lisa則在工作告一段落後,回到澳洲維多莉亞山中的老家和父母團圓,這張大碟就在兩位主角缺席,幾乎完全不做宣傳的情形下,神奇的賣出了50萬張。同年9月至11月間D.C.D.展開第一次世界性的巡回演唱,和許多優(yōu)秀樂手一起在舞臺上不斷探索自己作品的可能性。 1994年,D.C.D.在加州一間歷史悠久的劇院舉行多場演出,同時在現(xiàn)場收音,拍攝影片和專輯"Toward The Within",導演工作由舊識 Mark Magidson 擔任,影片還沒拍完就已受邀到加拿大蒙特婁影展做首映,同名專輯中發(fā)表的新作,仍然保留了一貫的樂風,塞爾特民歌,中世紀音樂,文藝復興的詩歌吟唱和來自中東、北非的音樂素材,讓"Toward The Within"非常的「世界音樂」,至於專輯中收錄的舊作現(xiàn)場演繹版本,呈現(xiàn)了不俗的新鮮感。隔年Lisa Gerrard推出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Mirror Pool",與澳洲維多利亞交響樂團共同合作將中古世紀的詩歌與古樂融入現(xiàn)代的編曲中,是一張音樂史上少有的發(fā)燒鉅作,不過在此同時,D.C.D.解散的傳說頓時也成為樂壇注目的焦點。 1995年,Lisa Gerrard發(fā)表其個人專輯“The Mirror Pool”,引起外界猜測樂隊是否要解散。1996年夏,樂隊推出最后一張作品,“Spiritchaser”,這張專輯有明顯的部落音樂色彩。樂隊在隨后舉辦了一次全球巡回演出,然后于1998年宣布解散。 2005年,4AD公開宣布Dead Can Dance重組,。然而,這一消息并沒有引來太多的關注。畢竟,二十多年過去后,“DCD風格”已經(jīng)為歐美眾多darkwave、gothic追隨者發(fā)展到一個無可超越的頂峰階段,特別是歐洲一眾neo-classical、medieval、apocalyptic、neo-folk的出現(xiàn),宣告了Dead Can Dance已經(jīng)成為一個過去。 其實D.C.D.的新片發(fā)行計畫一直都列於4AD的發(fā)行時間表中,只是從專輯"Into The Labyrith"開始,Lisa和Brendan兩人在創(chuàng)作和演出上已經(jīng)形成個自的風格,加上"Mirror Pool"的發(fā)行,自然造成外界對于兩人關系的疑忌,不過在96 年的新作"Spiritchaser"發(fā)行後,謠言不攻自破,兩人以近乎心靈相通的方式,將概念集中於南美洲的古音樂文化,詮釋出D.C.D.另一種不為人熟悉的音樂領域,從古印地安詩歌的吟唱到秘魯、智利、阿根廷的原始打擊樂,從古樂器的使用到電腦sampling,全在愛爾蘭的修道院里完成,內(nèi)涵上它可視為"Into The Labyrith" 的延伸,變的是兩人相互吟唱對方的創(chuàng)作,不管是或合或離,呈現(xiàn)出聽覺的最高美感。 音樂作品 專 輯: Dead Can Dance (1984) Spleen and Ideal (1985) Within the Realm of a Dying Sun (1987) The Serpent's Egg (1988) Aion (1990) Into the Labyrinth (1993) Spiritchaser (1996)

關于 Dead Can Dance 的留言板

本頁提供的是 Dead Can Dance 的相關歌曲資料, 歌手 Dead Can Dance 逝者善舞明星檔案, Dead Can Dance的圖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