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達·龍斯塔特(Linda Ronstadt)于1946年出生于亞利桑那州的一個音樂家庭中,具有墨西哥血統(tǒng),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18歲時,參加洛杉磯的一個民謠演唱組,以后又曾和著名的"老鷹"樂隊合作,擔任主唱。1974年離開"老鷹"樂隊,開始了獨唱生涯。她的嗓音圓潤豐滿,演唱風格豐富多樣。70年代是琳達藝術生涯的高峰期,她成為當時鄉(xiāng)村搖滾的代表人物之一。1975年,榮獲格萊美最佳女歌手獎。1976年,琳達進行歐洲巡回演出,使其成為國際明星。該年,她的一首《心潮滾滾》(Heart Like A Wheel)被評為十佳唱片之冠,使她再次獲得格萊美獎。此后,琳達還參加了許多輕歌劇、歌舞劇的演出,她大膽開拓,曾用通俗唱法演唱歌劇。1990年,因與男歌手阿隆·奈維爾(Aaron Neville)合作的二重唱《無需知道太多》(Don't Know Much)又獲格萊美最佳二重唱獎。 60年代末期,她以鄉(xiāng)村歌手的姿態(tài)崛起,70年代,她蛻變?yōu)榱餍袚u滾的巨星。1980年,她第一次令人跌破眼鏡,登上大銀幕,主演了根據(jù)音樂劇《盤冉斯的海盜》(The Pirates of Penzance)改編的同名電影,四年之后,甚至更登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舞臺,演出了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如果你以為這是她偶發(fā)的奇想,那你就錯了,因為她早在十七歲的時候,就曾經(jīng)獲得進入歌劇界的機會,但是她卻因為生存的考量,而選擇了流行音樂。基本上,她對于搖滾樂并不是真正那么熱中,充其量也只是喜歡50年代之前的早期搖滾樂,而她最喜愛的,則是父母、親人文化根源的墨西哥歌謠曲,以及40年代以前的爵士樂經(jīng)典。1983年,在制作人的建議之下,她大膽的嘗試灌錄一張傳統(tǒng)爵士樂歌謠曲的專輯,由資深大師尼爾森瑞鐸(Nelson Riddle)親自指揮自己的大樂團為她伴奏,推出了造成轟動的《What's New》專輯,而且欲罷不能的連續(xù)出了三張。 爵士老歌的階段,由于尼爾森瑞鐸的過世而劃上了休止符。1987年,琳達回到了鄉(xiāng)村的歌路,跟老友桃莉芭頓(Dolly Parton)和艾美露哈瑞絲(Emmylou Harris)共同推出了一張《三重唱》(The Trio)的專輯,再度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成為該年度“最佳鄉(xiāng)村合唱團體”葛萊美獎的得主。接著,琳達再度《改變歌路》,開始演唱她從小熟悉與熱愛的墨西哥拉丁歌謠,首先登場的是《我父親的歌》(Canciones De Mi Padre),奔放而燦爛的旋律,獲得了廣大的回響,這回又是一連三張。然后,除了回到主流的流行搖滾路線,她又陸續(xù)嘗試了新世紀音樂和兒童歌曲??傊?,不論她唱什么,表現(xiàn)都是令人喝采的,現(xiàn)在,大概只剩下饒舌與嘻哈是她還沒有嘗試過的。只可惜,原本精力充沛的她,卻在90年代末期罹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毛病,不但身材變得十分臃腫,體力也衰退了很多,經(jīng)常必須臨時取消演唱會。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她反而更積極的錄制專輯、或者參與其他藝人作品的客串,希望趁著還能唱,好好留下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而由于她過去已經(jīng)有了太多在商業(yè)上大為成功的作品,如今她已經(jīng)不在乎商業(yè)的價值,她要繼續(xù)利用她的才華,制作符合自己理想的音樂,哪怕是《格局》越來越小、跟《主流》市場越行越遠,她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