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十月21日生人 出生地是在Uppsala(瑞典東南部的一個城市) 喜歡不酷的東西(uncool things) 不喜歡大男子主義 有四個小孩(兩個男孩兩個女孩) 第一次真正的演出:1980年在Fyrishallen的Gyllene tider上(叢那天起知道自己此生應(yīng)該乾些什么了) 瑞典Indie-Pop樂隊Edson主唱和主導(dǎo) 樂隊作品《Unwind With Edson》(2001),《For Strenght》(2003),《Every Day, Every Second》(2005) 個人作品《Everything. Now!》(2005), 《In A Nutshell》(2007) 只要是關(guān)于瑞典的清新音樂,有兩個獨立廠牌的名字自然會被時常提及,一間是Summersound Recordings,另一間則是Labrador Records,而相對于Summersound Recordings,Labrador Records更是被中國的Indie樂迷們所熟悉,旗下的獨立小樂隊每支都是可以獨自撐起一面:音樂如泉水般柔美的二人組合Club 8,憂郁氣質(zhì)在清新中彌散的Acid House Kings,將青春寫進痛楚的Lasse Lindh,還有將Twee Pop演繹得清新詼諧的Pelle Carlberg。關(guān)于獨立音樂的分類,可算是繁多而細(xì)致,而作為簡單、清新、敏感的獨立音樂Twee Pop則是因其自然親切的風(fēng)格贏得了很多人的偏愛。Twee Pop又被稱為“Anorak Pop”和“Shambling”,可能是最能體現(xiàn)Indie Pop精神和實質(zhì)的音樂,因為受到Punk三和弦的影響,因此配器簡單,往往是簡單的三件套樂器;音樂旋律優(yōu)美,情感表達(dá)直接;生活中煩瑣小事、少年的青澀戀曲是他們最愛的話題,純真而透著股曖昧的氣氛則是他們一致。Twee Pop的直率和天正是音樂本質(zhì)的體現(xiàn)。 與其說Pelle Carlberg選擇了Twee Pop,還不如說Twee Pop選擇了Pelle Carlberg,因為Carlberg身上那分輕松幽默的氣質(zhì)正像是為表達(dá)Twee Pop實質(zhì)所準(zhǔn)備的。Pelle Carlberg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歌迷面前是以Edson成員的身份,1998年夏天,Pelle Carlberg組建了六人的Edson樂隊,并在樂隊中擔(dān)任主唱。Edson先后發(fā)行了三張正式專輯,發(fā)行的首張專輯《Unwind with Edson》既得到了認(rèn)可,其中迷人而不失成熟韻味的音樂讓歌迷們領(lǐng)會了清新真正的意味。 隨后經(jīng)過無數(shù)場現(xiàn)場演出后,2002年樂隊發(fā)行了第二張專輯《For Strength》,專輯中讓歌迷們驚奇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了The Smiths, Belle & Sebastian等樂隊的影子,對此Carlberg的解釋是,Edson的音樂依然是以吉他搖滾為基礎(chǔ),但不同的是Edson選擇了用清新來演繹它們。專輯中的歌曲《when the mind suffers, the body cries out》正是Edson音樂理念的縮影,零星的傷愁加上輕快的唱調(diào),將煩瑣用更快樂的方式表達(dá)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說,Edson樂隊其實只是Pelle Carlberg一個人的樂隊,對于這樣的獨立小樂隊來說,形成一個真正自我的音樂理念才是最重要的,而Edson的理念全都是來自Carlberg。不知道是否樂隊成員早已決定了分開的日期,Edson在樂隊第三張專輯中的歌曲《One last song about you know what》給歌迷們傳達(dá)了絲絲離別的傷感,而就在樂隊發(fā)行了廣受好評的專輯《Every Day, Every Second》后就再無大的舉動,雖然沒有正式宣布解散,但Edson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過去。雖然Edson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Pelle Carlberg那輕松調(diào)噱式的唱腔卻給歌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中獨立音樂人都會選擇懷著一顆年輕甚至是幼稚的心來歌唱生活中的一切, Pelle Carlberg略微嘶啞而樸質(zhì)的嗓音不是歷經(jīng)風(fēng)云的老者可以裝扮的,其中帶著滄桑感的清新也只有樂于發(fā)現(xiàn)一切美好的心才能演繹的。 離開Edson,似乎并沒有讓Carlberg失去太多的靈感,當(dāng)他選擇獨自出現(xiàn)在歌迷們面前時,他帶來的依然是那熟悉的清新音樂。這個樂于在電視機前打發(fā)時間,喜歡去路邊咖啡館喝廉價咖啡的頑皮男人依然會用他幽默和略帶調(diào)噱的歌聲為大家講述生活中經(jīng)歷的一切?!禛o to Hell,Miss Rydell》是Carlberg獨自發(fā)展后發(fā)行的第一張EP專輯,其中收錄了五首精彩的歌曲。一把尼龍弦的吉他、日記里才能找到的歌詞,Carlberg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獨自演出,相象走在北歐某個城鎮(zhèn)的街道上,一路叫賣農(nóng)夫,一路小跑的孩子,還有青石板下竄流的泉水,Carlberg總會在某個陽光的日子里走在這條路上,向每個人問候,給每個人講故事。他是否也會憎恨某個討厭的人?《Go to hell, miss Rydell》中描述的那位夫人也許在他經(jīng)過時曾給過他異樣的臉色,只是Carlberg還會用紳士般的玩笑來化解這樣的景遇?!秄ull of emptiness》是一首描寫凡人空虛的小調(diào),生活總還是會有片刻的空虛和停頓,不再期待明天的太陽,也不再希望見到快樂的人們,只想在一個人的后園里踩著枯黃的干草,獨自品嘗這段空虛的時光。《Go to Hell,Miss Rydell》的發(fā)行讓歌迷們重溫了Edson時期的美好,而Carlberg更加Twee Pop的走向則給了歌迷更多的驚喜,似乎就在昨日和今天之間,Carlberg就將更多的音樂靈感放入了自己的腦中,Cat Stevens、Marc Almond、Belle and Sebastian還有Hidden Cameras,一個個身影都出現(xiàn)在了Carlberg的音樂中,并不是有意的模仿,這只是聽者在音樂中找到的通感。 2005年,Pelle Carlberg再次發(fā)行了EP專輯《Riverbank》,專輯僅僅收錄了4首歌曲,《Hit Song》似乎應(yīng)對的是那些一味想著寫出打榜歌曲的音樂人們,“They say I need a Hit song,I never writes a hit song”, 也許Pelle Carlberg正是以此來諷刺他那些音樂朋友們,Carlberg的音樂從未以大眾口味或是流行趨勢為標(biāo)準(zhǔn),紳士中帶著的固執(zhí)情節(jié)讓他可以無視一切的空泛的虛無,他關(guān)心的是怎樣在陽光下度過清閑而有趣的一天。專輯同名曲《Riverbank》能讓人感到棲身河岸的那份難得的城市中的清閑,煩擾總還是存在的,但只要傾神片刻就會得到全身的歇息。連續(xù)兩張的EP專輯似乎調(diào)足了歌迷的胃口,所有人都在期待Carlberg的一張正式專輯,而Carlberg也適時地作出了回應(yīng),2005年底,Carlberg發(fā)行了個人首張正式專輯《Everything. Now!》,這一具有鼓動性的名字也的確招來了大批擁躉的親睞。雖說是新專輯,但事實上專輯11首歌曲中大部分都是從之前的兩張EP專輯中篩選的,Carlberg更是翻唱了Bryan Adams的歌曲《Summer of ´69》。對于這樣一張專輯,歌迷們并沒有太多的計較,他們依然愿意聽Carlberg唱著那些就像直接從日記中摘抄下來的詞句。 新專輯發(fā)行后,Carlberg就開始了自己的巡演計劃,足跡遍及歐洲、北美洲還有亞洲,2006年Carlberg來到中國香港,舉行了自己在這里的小型演出,中國的獨立音樂歌迷們也終于親眼目睹了這個喜歡穿著西裝演出的北歐人,獨立音樂不需要寬大的演出場地,一個小小的空間里足以將音樂所有的內(nèi)容傳達(dá)。對于演出Carlberg在自己的上也表示很高興能在遙遠(yuǎn)的亞洲舉行如此成功的演出。 巡演幾乎占據(jù)了Carlberg接下來兩年的時間,歌迷們再次等到Carlberg的新作已經(jīng)到了2007年?!禝n a Nutshell》的發(fā)行讓歌迷們再次聽到了那個一席正裝的瑞典人時而優(yōu)美,時而幽默的歌聲。 《In A Nutshell》比起《Everything. Now!》更加的輕松和快板,Carlberg將Belle & Sebatsian加The Smiths,Twee Pop的風(fēng)格延續(xù)了下來。西班牙的Pamplona,一塊靜寂之地是否留下過Carlberg的足跡?那里有牧人陌生的吟唱,在Carlberg的口中,這是塊不斷衰敗,不斷迎接新生的土地,今日的清音與過往的憂傷在這里相見,然后離別?!禤amplona》請來了Stockholm的管弦樂團伴奏,歌曲中的合唱就像一陣陣微暖的風(fēng)推著聽者向陽光地里走去。《Ilove you, you imbecile》和《Crying all the way to the pawnshop》中清新的惆悵小調(diào)總會讓人想起過往的美好,Carlberg就是這樣一個樂于糾纏在生活瑣碎中的歌手,,空空的口袋、妻子的抱怨、孩子的哭鬧、破亂的家具,Carlberg將這些直白的寫入歌中,有誰聽了不會不禁地微笑?這樣的牢騷正是對于生活的熱愛?!禝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會讓人想起Stevie Wonder的同名情歌,但Carlberg演繹的確實另一種情致,尖脆的口琴聲吹散周末的陽光,“如果我開心起來,我的歌聲就不再優(yōu)美;但如果真的我開心了,我才管不了那么多?!盋arlberg依然在討論生活的小哲學(xué),一首小小的歌曲就能牽起他無限的聯(lián)想?!秏iddleclass kid》中Carlberg講述了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故事,似乎一切都還沒有變得更好,但仍舊防礙不了陽光落在他們頭上,都在同一片天空下行走的快樂的孩子。Carlberg仍舊樂于開小玩笑,《Clever girls like clever boys much more than clever boys like clever girls》繞口令式的名字就像歌曲所敘述的故事一樣有趣,男孩,女孩那些青澀的故事給了Carlberg太多靈感,而這份帶著香草泥土的幽默感更有Belle & Sebatsian的味道?!禘ven a broken clock (is right twice a day)》在原聲吉他的伴奏中落入了沉思,Carlberg將時光的步伐定格在一個鐘點上,一個迷失的腳步,惟有仰望才能看到時鐘的指針,生活在混混惡惡中失去了方向,這次Carlberg用更加堅定的聲音指引著他們前進的方向?!禝n a nutshell》在靜靜的鋼琴聲中等待著結(jié)束,而Bouns Track的出現(xiàn)卻打斷了這樣靜謐的結(jié)束,Bouns Track的歌曲似乎是《Hit Song》的重演,也許是中國香港的演出給了他太多靈感,Carlberg依然強調(diào)著,“我不寫熱門的歌曲,但我卻有機會去中國香港唱歌?!蹦欠輬?zhí)拗的可愛讓Carlberg音樂更加親切。 在Pelle Carlberg的音樂中,憂愁似乎是不必要的,他只將快樂和悠閑作為音樂的起點,卻沒有留給憂愁太多的空間。生活就像是龐普洛納的奔牛節(jié),當(dāng)健碩的牛群奔過,剩下的還會是斜陽下閃著光的凹凸石板路,Pelle Carlberg那一份小情緒也許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Pelle Carlberg is a Swedish indie pop singer/songwriter who is accompanied by multi-instrumentalist Henrik Nilsson. He is signed to Twentyseven Recor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brador in Sweden. Carlberg grew up in Uppsala, Sweden, and beginning in 1988 played in a string of bands. After studying English at the University of Stockholm, he put together Edson while working at an office job in the late '90s. The band offered a few recorded efforts until Carlberg, looking for more creative freedom, went solo. He completed two albums: Everything. Now! (October 2005) and In a Nutshell (March 2007). 更多>>